本月15日,据说是个好日子,车企上市活动扎堆,热闹非凡。广汽也选在这天发布新车,在不少人看来,P7的上市更有看点。
原因其实不复杂。上个月,P7的“兄弟车型”刚刚发布,市场预期广本一定会采取“后发制人”的打法,在价格、配置上给出点“猛的”,让P7在市场上占据主动。这种节奏,大家已经习惯了。
果然,P7以19.99万元起售的“一口价”登场,比预期低了不少。虽然兄弟品牌的“一口价”应对策略也紧跟其后。但说到底,这样的定价依然给外界留下了“广本这次是认真了”的印象。发布会现场的热烈氛围,也正说明了这一点。
过去一段时间,车企的上市节奏渐渐被价格带了节奏,哪家“杀价”更狠,就更容易刷到存在感。广本这次也吃到了“价格被欢呼”的甜头。但事实是,他们更希望外界关注的并不止于价格。
这款车用了4年时间研发,是广本搭载“新平台”的首款车型。从架构到整车定位,不再是“油改电”的思路,而是从头为中国市场定制的“新汽车”。
说到底,这款车更像是广本对“合资怎么转型”的一次主动回应。此前大家说,合资品牌下滑,是因为产品、技术跟不上;虽有补救,但始终差了点决心。这一次,广本显然想让人看到变化是真的、方向是新的。
这种变化,不是孤立存在。广丰前不久刚推出“”,一句“很,很新汽车”让市场重新认识了丰田在中国的策略调整。而P7,正是广本给出的回应版本。
上市前,我和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、广汽本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(兼)袁小华有过交流。他反复强调,P7不是一款“追求快赢”的车。他的意思很清楚:今天市场很吵,但广本不想被声音带节奏。
在上市活动上,他说了三点,让人印象深刻:第一,是安全。P7强调“安全,不留底线”,在他看来,没了安全,其他所谓性能、智能、豪华,统统失去了意义;第二,是驾趣。“人车合一”这件事,在智能电动时代依然重要,本田不打算放弃这个标签;第三,是长期主义。在“快”和“新”成为行业热词的当下,广本选择“深”一点,“远”一点。这不是说给别人听的,是他们造车这件事的基本逻辑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花了四年做P7,甚至为它建了全新的新能源工厂,提出“极致绿色、极致零碳”的理念。这些看起来没有那么热闹的信息,其实才是他们最希望被看见的部分。
说到底,广本很清楚,靠一款产品扭转全局是不现实的。当前阶段,广本和其他合资品牌一样,正处在过渡期。这个“过渡”,不仅是产品层面的切换,更是对整个体系稳定性的考验,还在于两个合资母公司的变化。而在这种时候,依靠一次定价换点市场声量并不难,难的是怎么让品牌的价值不被轻易稀释。保持节奏、稳住方向,才是更重要的。
P7这款车,最值得注意的,并不是它报出的那个起售“一口价”,而是它背后释放出来的一个信号:广本没想靠它“赢得快”,而是打算靠它“活得久”。广汽本田能够清醒地看到这点,是对的。